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更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提醒大家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1月份到次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二、传播途径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传播。
三、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治愈起决定性因素。
一就: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4.严禁前往野外及疫情高发区出游,如有出行史,尽快前往就近定点医院检查出血热抗体,及时进行排查。
家长们、同学们,我校所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属于出血热疾病的高发流行区域,若出现“三红”(颜面部发红、颈部发红以及胸部发红)、“三疼”(头痛、腰痛、眼眶痛)、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流行与传播,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