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用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分布欧亚大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什么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如何灭活?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敏感;对氯仿、丙酮等脂溶剂和去氧胆盐敏感。4-20℃温度下相对稳定,高于37℃及PH5.0以下易灭活;56℃30min或100℃lmin可灭活。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他人:
(1)由带病毒老鼠传染给人:
①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粘膜;
②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食物;
③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4.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5.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
根据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出血热是以老鼠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要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注意饮食卫生,带病毒鼠排出的尿、粪及唾液可通过污染物食品及食具,经消化传播出血热,因此要搞好食堂的清洁卫生,餐具消毒后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不要随意在路边小摊东西;搞好卫生环境,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被老鼠污染;被污染的食品严禁食用。
预防呼吸道感染。带病毒鼠排泄物无污染尘埃所形成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可感染出血热。因此应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打球。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在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
6.哪些人应接种流行性出血疫苗?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接种目标人群:在本区居住的16-60周岁,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进行野外作业的农民工和工人。
有接种禁忌症、既往曾患出血热或已全程接种过出血热疫苗者不进行接种。接种禁忌人群包括: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或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注射后一般无反应。个别人有发热、头晕。少数人有皮疹,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少数接种对象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
7.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如何?
流行性出血热由于其传播的特殊性(经空气、消化道等),所以,往往会形成爆发流行,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春秋两季为流行高峰。
秋、冬季为流行高峰期,即每年11月至次年的元月为发病高峰;每5年一次小流行,每10年有一次大流行。
8.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器、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正确治疗,以免贻误。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常达39-40℃,最高可达42℃,持续3-7天。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疼。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毛细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症。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粘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或条索头。粘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大量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可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
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进入低血压期,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发生休克,一般在发病后4-6天。这期间病人可出现四肢发凉、口唇苍白及青紫、脉细弱、出汗多、烦躁、气急等休克症状,出血现象严重。
低血压休克期后期进入少尿期,这时可出现高血压,临床上的表现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一天无尿,同时有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发生酸中毒及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在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
9.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初期像感冒,容易引起误诊,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一旦感染上出血热一定要坚持“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的原则。
10.出血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交叉感染。
(2)注意饮食和休息
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忌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组织脏器的出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早下床活动。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应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少尿期严格限制水、钠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钠水潴留和氮质血症,病人口渴时可漱口或用湿棉签擦拭口唇;多尿期宜高蛋白、高糖、富维生素软食,尤应注意摄取含钾多的食物。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过度。
(3)病情观察
严密进行观察病情,以早期发现和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等。早期发现休克征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观察皮肤粘膜和内脏有无出血,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4)对症护理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放置冰袋,禁用乙醇擦浴,以免加重皮肤的充血、出血损害。必要时可配合药物降温,忌用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促使病人提前进入休克期。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皮肤出血及继发感染。少尿期应注意控制补液量和速度,遵循“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