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甲型H1N1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答: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以往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部分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加重原有疾病。
2.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该怎么办?
答:应及时到当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使用口罩,或与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尽可能呆在家中,不要上班、上学或去人多的地方;休息并大量饮水;咳嗽和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掩住口鼻,并适当处理用过的纸巾;经常和彻底地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之后。
3.哪些人更容易受感染?
答:目前绝大多数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无抵抗力,可以说所有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人都容易感染该病。特别要注意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儿,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这些人群一旦感染较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4.何为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轻症病人该如何处置?
答: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是指仅有一般流感症状,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等症状,无其他并发症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轻症病例可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最好是单独的房间,尽量减少与家人的接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或参加公众活动。如需外出(包括就医),必须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休息,多补充水分(如水、运动饮料、婴儿饮用电解质饮料等),并注意个人卫生。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时间从出现症状开始,到病后7天或症状消失后1天(以两者中较长者为准)结束。
5.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应如何处置?
答: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病情较重,合并肺炎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如果感染后,症状加重,特别是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胸痛、呼吸困难、脸色发白、紫绀、眩晕、嗜睡、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到医院住院诊治。
另外,感染甲型H1N1流感并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的也归入重症病例管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也应到医院住院诊治。
6.如果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需要到医疗机构治疗,应该怎么办?
答:去医疗机构之前,首先与学院医务室门诊的医护人员联系。在接受门诊预检时应主动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例如自己最近去过发生这种流感的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或与某流感样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然后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去医院途中,应戴口罩或用其他东西(如纸巾、手帕等)遮盖住口鼻;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公共物品或设施。
7.何为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
答: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具体包括以下任一情况者:
1、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
2、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或有过近距离(一般指2米范围内)接触的人员;
3、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4、其他由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1-7天。
8.密切接触者应如何居家医学观察?
答: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家庭成员应给予督促。
2、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并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
3、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接触。
4、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5、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6、如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居家或住院治疗。
7、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
9.公共场所该如何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
答:1、通过场所内的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公众宣传权威卫生部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趋势与防控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疾病。
2、张贴与发放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材料。
3、注意场所内的环境卫生,对垃圾堆放点要定期消毒。
4、场所内场地、房间、通道、电梯扶手、收银台、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要做好卫生清洁。
5、增加通风次数,控制场所内人员数量。
6、有洗手条件的场所,要备好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必要时备用免洗型手消毒剂,供公众手部消毒用。
7、对于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到过的公共场所,要在公共卫生人员指导下,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隔离,并全面进行场所消毒。
10.家庭该如何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
答:1、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疾病,及时了解卫生部门发布的防控知识,不可轻信小道消息。防控疫情需要每一位公民尽责。
2、注意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卫生。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要做好卫生清洁。
3、家庭成员每天回家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要教育和监督儿童洗手。
4、即使在家中,咳嗽或打喷嚏时也要使用纸巾掩盖口鼻,然后把纸巾丢进垃圾桶。没有纸巾时,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口鼻,然后洗手,而且每次打喷嚏或咳嗽后都要洗手。
5、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家庭成员要尽量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多喝水,注意平衡膳食。
7、告知家庭成员特别是要教育儿童,不要近距离接触发热或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8、家中有发热或流感样症状的病人时,应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听从医护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建议和安排。病人要尽量减少与家庭成员和其他人的接触。家人在护理病人时,应戴口罩。
11.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
答: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2米距离,应分室居住。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口鼻。不管是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口罩或其他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的方法彻底清洁。如果病人情况允许,给病人戴上口罩。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的房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12.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时,也要经常通风换气;对集中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公用设施包括电梯、电梯扶手、电梯按键、门柄把手、电话等应定期清洁或消毒。勤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挡,疫病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出差、参加大型聚会或会议;参加会议或与人交谈时,应减少密切接触。
13.参与公众活动者的预防措施?
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并随身携带手帕或纸巾。如有不适,尤其发热及(或)有咳嗽、流涕、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不参与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也尽量不要到人员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中去。
1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注意哪些预防措施?
答:保持车厢(或船舱)清洁。不要在车厢(或船舱)内吃东西;不要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应将垃圾放入设于车站(或月台、大堂)的垃圾箱内;如发生呕吐,应使用呕吐袋。如车窗(或船窗)属开关式,应适度打开车窗(或舱窗),确保车厢(或船舱)内空气流通。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及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
15.正确的洗手方法?
答: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将终生受益。
16.什么时候应洗手?
答:在接触眼、鼻及口前;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前后;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或接触病人后;触摸过公共物品,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件后;出入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接触动物后。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污染,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酒精的搓手液或专门的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7.怎样正确洗手?
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程序如下:打开水龙头冲洗双手;加入洗手液(或用肥皂擦手),用手搓出泡沫;最少用20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揉擦后用清水将双手摸底冲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或用擦手巾纸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擦手纸包裹着水龙头,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18.洗手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洗手时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用干净的纸巾擦手,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扔进垃圾桶;个人用的擦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经常用肥皂清洗,至少每日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几条毛巾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19.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的程序如何?
答:把足够分量的酒精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类及手腕,各处至少揉擦20秒直到双手干透。
20.如何正确使用纱布口罩?
答: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扎紧固定口罩。要让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并使口罩紧贴面部,尽量避免气流从口罩周边缝隙流入。佩戴口罩前应先洗净双手;佩戴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口罩佩戴后一般在4小时内应更换,如口罩已潮湿应及时更换。
21.发现师生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该如何处置?
答:若发现学生或老师有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等流感样症状。建议发病师生到发热门诊就诊,若诊断明确,不属于甲型H1N1流感者,患者在接受临床诊疗的同时可到学校上课;若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者,患者应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隔离观察期间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②卫生间或居室应保持良好通风状态,常进行清洁或消毒。③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④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⑤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⑥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22.哪些人群不能接种甲型流感疫苗?
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年龄小于3岁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23.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该怎么办?
近期,我省个别县(区)的学校发生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省教育厅2013年1月1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出现疫情时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病例人数达到20人以上的学校必须停课。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每日开展晨检,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体温≥37.5℃,同时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要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发现班级或学校短时间内出现缺勤增多的现象,应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暴发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
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处,传染病防控日常业务由校医务室完成。各系要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传染病防控办公室电话:83113074
校医务室电话:83113019